海峡两岸的20余封家书 承载三代人69年的浓浓乡情
陈金南,一位湖南赴台的游子,在漫长的35年后终于收到了来自故乡湖南的第一封家书。这些信件如同珍宝般被他珍藏,更成为他与家人之间深厚的纽带。这些信件背后隐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让陈金南的女儿踏上了寻亲之路。时隔69年,陈湘华带着家书和父亲的印章,跨越了1600公里来到了《等着我》节目现场,终于见到了从未谋面的亲人。
陈金南在半个多世纪前离开了湖南,前往台湾。尽管身处异地,但他始终未改湘音湘味,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陈湘华还记得父亲退伍后开杂货店的日子,那块小黑板上第一次看到的“湖南武冈”就是父亲对家乡的深深眷恋。父亲的口音和口味始终未变,他一直通过收音机关注湖南的天气状况。陈湘华从小就知道自己是湖南人。
尽管父亲经常给家乡写信,但多年来一直未收到回信。直到花甲之年,陈金南终于收到了母亲的回信,信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渴望。又过了四年,两岸开放探亲,陈金南迫不及待地回到湖南探望家人,却得知母亲已经去世,那份回信是亲人托人所写。
那些年,通信不发达,书信一来一回往往需要七八个月,一年也只能收到一两封。相隔1600公里的一家人,就这样靠着书信维持联系。陈金南将所有家书都珍藏起来,期待着有一天能和家人团聚。父亲突然中风后无法再诉说家乡的情景,他望着地图,感叹湖南和台湾的遥远距离。十年后,父亲离世,陈湘华失去了与湖南亲人的联系。
多年来,陈湘华一直在寻找那些遗失的家书。终于有一天,她在家里找到了那叠珍藏的书信。其中还有父亲的亲笔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陈湘华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寻找,却发现老家的行政区划已经变更。
在《等着我》节目现场,陈湘华终于找到了日思夜想的湖南亲人。她见到了堂兄陈满生,遗憾的是二伯已经去世,但他一直等待着亲人的归来。陈满生带来了父亲熟悉的花生,陈湘华尝了一颗,味道和当年父亲带回台湾的是一样的。
节目录制后,陈湘华带着父亲全部的爱与思念回到了湖南老家。她特地从台湾带来了一枚父亲最喜欢的印章,埋在祖父母的墓里。她还取了一罐家乡的土准备带回台湾。从此,离家69年的父亲终于回归故土。这段两岸相望的亲情也终于得以联结。陈湘华的寻亲之旅不仅让父亲得以落叶归根,也让两岸的亲情得以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