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称帝为什么那么晚 因为当时完全不符合法规
对三国对称帝话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奇秘网的小编带来了一篇深入剖析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其中的细节。
似乎我们的历史记忆中,三国时代的开启是以曹操的崛起为标志的。历史事实并非如此。在我们熟知的三国时代之前,曹操已经离世。那么,谁才是那个真正称帝的先行者呢?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实际上,曹丕在公元220年便称帝,不久后刘备也在公元221年登基。而孙权,尽管统治江东地区,实力强大,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迟迟未敢称帝。这是为何呢?原因在于他的出身并不显赫,祖父只是一个平民农民,与出身汉室后裔的刘备相比,他的血统并不占优势。他需要找到一个能让百姓认可他的理由,直到继承兄长基业后的三十年,他才得以称帝。
孙权是个有谋略的人。他看准了雍闿等人的势力,成功联合他们出兵蜀汉,夺得了荆州的三个郡城。这些城池成为了他与蜀汉联盟的。当时的蜀汉因连番大战而兵力疲惫,大将损失惨重,处境艰难。面对这样的形势,蜀汉在两国结盟时不得不承认荆州属于东吴。这是刘备去世后两国的再次结盟,因为双方都明白如果继续争斗下去只会两败俱伤,给曹魏可乘之机。诸葛亮开始策划北伐,而曹军因北伐的压力逐渐向西转移,减轻了东吴的压力。
蜀汉的弱小使得诸葛亮必须做出让步,放弃了政治上的优势。这时,孙权称帝变得合乎情理。蜀汉虽然是兴复汉室的政权,但孙权可以对外宣称自己得到了汉室的承认,并非随心所欲地称帝,而是合法行为。他在石亭一战中击败曹军,使得曹军几十年内都不敢招惹他,于是他趁此良机迁都邺城。
回顾孙权的成长历程,他在接手兄长基业时只有18岁,曾受到江东士族的限制。但在各方势力的影响下,他逐渐成长为一个老练的政治家,善于运用谋略。他曾被人戏耍,包括被刘备诱骗独自面对曹操的几十万大军。他并未因此放弃,通过二十年的经营,东吴的地盘不断扩大,他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当孙权借用诸葛亮等人的力量成功称帝后,他不仅改变了局势,也使得蜀汉依附于他们。这种局面与之前的局面完全相反,展现了孙权的政治智慧和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