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上合组织国家农业现代化
云端农技交流:中哈农业合作的深度对话
近日,一场特殊的云端农业技术交流会,在位于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展开。此次会议的主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张正茂教授与哈萨克斯坦的农场主们进行了一次跨越千里的交流。虽然隔着屏幕,却能感受到彼此的热情与期待。张教授分享了关于小麦春播的最新技术,而哈萨克斯坦的农场主们则积极提问,每一个问题都反映出他们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近年来,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这一合作的倡议源自中国,旨在与地区国家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自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以来,该基地已经成为各国农业技术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它不仅为各国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提供了研修平台,还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课程,让更多人得以了解并学习到先进的农业技术。
在交流中,各国代表对中国重视“三农”问题的态度和实践表示高度认同。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这种共鸣不仅仅是对技术的追求,更是对农业发展未来的共同期待。示范基地不仅提供了技术,更结合各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在哈萨克斯坦等国建立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就是这种理念的生动实践。
示范基地还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设施技术。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节水农业示范园,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的运用,不仅提高了灌溉效率,还展示了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前景。在吉尔吉斯斯坦,针对当地病害问题,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动植物检验检疫和疫病防治技术培训,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上,示范基地被赞誉为上合组织农业合作的重大成果。它不仅促进了农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交流,更为现代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前秘书长诺罗夫表示,示范基地将助力解决上合组织国家现代农业发展问题,推动农业领域的共同进步。
这样的合作不仅加深了中哈两国之间的友谊,更为整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农业合作树立了典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未来中哈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农业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迈向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